为展现普通百姓的凡人往事,描绘时代进步、国家发展的壮阔画卷,引发全社会的共同记忆和共同情感,校党委宣传部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开展了“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主题征文比赛。自活动开展以来,水建学子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经评委审读,学院有三名同学荣获优秀奖:
2020级研究生学硕班胡贵荣
《犁》
2019级本科生水电1班邵和静
《那些年》
2021级研究生专硕班张文嘉
《老王》
祝贺以上获奖同学,三篇优秀作品将在蓝泽音分期展示,请大家多多关注!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胡贵荣
生源地:重庆市梁平区人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务: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2020级研究生团支部副书记,2020级学硕班学委。
《犁》
唐老头住在我家背后,我家在山这边,他家在山的另一面,他和他的孙女以及一头水牛住在一起。十几年前,政府给唐老头家送去了一个崭新的犁,及时节,力耕犁,谁怕春畴没胫泥。一人、一牛、一蓑衣,就承包了合流大队一组所有的耕地。
唐老头放牛的时候逢人就说:“嘿伙计,我给你犁的地,保管你有个好收成。”脸上的褶子都挡不住满脸的笑意。唐老头犁地很认真,田里的石头还会捡出来,田边的缺口还会堵上,犁了两遍之后还让牛拉着耙给田里整平,一亩地收18块钱,钱货两清,也不到别人家吃个晌午饭,老是以“我家孙女还在家里等我吃饭呢”为理由推辞。很多时候主人家都会让唐老头把孙女带过来一起吃饭,唐老头挂在嘴边的永远是一句“无功不受禄,受多了要折寿的”。因为要给别人犁地,他们家的水田总是最后翻耕,最后插秧,最后收成,但是他似乎毫不在意,一直以来都是先“挣”别人家的钱,让别人能赶上好时节。
过了三四年,唐老头的孙女考上了我们县最好的高中,唐老头犁地的价格也涨到了25块一亩地。我爷爷经常打趣唐老头,说唐老头“不仗义”。后来唐老头把他“保养”了几年的犁拿到了我家,让我爷爷给修一修。看到满是卷刃、豁口的犁,我爷爷劝他还是换个犁,他佝偻的身子坐在我家的石磨旁边,一边用手揉搓着膝盖,一边说“等我有钱了就换了它”。
去年过年回家,我去过他家,他家依然是在我家背后的山坡下,墙上依然挂着那把犁尖都被磨平了的犁,牛棚里依然住着那头瘦的不成样的老水牛,每天依旧穿个蓑衣,背个背篓出去给他和他的老伙计找些吃食。唐老头78岁的身体依然健朗,只是佝偻的背、严重的风湿,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褶子充斥着岁月的痕迹。他现在已经不给别人家犁地了,他说:“现在政府厉害了,现在犁地都是铁牛,比我们这些老家伙犁得又快又好,等我有钱了我也去买一个。”他还跟我“炫耀”他孙女也考上了大学,马上就要毕业了,他马上就要享清福了。
时光催人老,崭新的犁也变得不再光鲜亮丽,甚至随着时间的流失,犁匠这个名字也将被历史的洪流冲洗干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以前的行业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岁月深深,云烟流转,默默复千重,一脉承古今,微雨绵绵的水田里,依然是那一人、一牛、一蓑衣承起了一辈人的幸福和艰辛。
在我眼里,农村人就像是艺术家、他们如雕塑家、画家们一样,他们的农业作品更充满了价值。他们的衣着打扮,是他们工作环境的需要,就像任何职业装,是庄重和适当的。
——许孟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