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合影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系师生参加第三届深水杯创新大赛
一、发展历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993年开始招生,1995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本科学生,是新疆最早开设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高校。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师资力量完备、实验设施相对齐全、实习基地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较好、并具备一定地域特色的新疆兵团一流专业。现今每年招收本科生70余人,硕士生10余人,博士生5人左右。三十多年来毕业的2000余名毕业生已经成为了疆内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为区域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型高层次人才。
二、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17人,教授2人(含银龄教师1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6人。师资队伍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8人。目前教师队伍中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4人,兵团英才(第一层次)1人,天池英才2人,我校“3152”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拔尖人才1人,“3152”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4人,我校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4人。同时,具有我校教学能手1人,“天富杯”学生最喜爱的专业课教师2人,获我校优秀教学基层组织2次。专业目前生师比为14:1,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100%;教师科研参与率100%;教师参与发表教学法论文90%以上,超过95%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竞赛等活动。此外,聘请校外设计、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承担一定的理论、实践教学及毕业设计指导与答辩工作。现有师资队伍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员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均相对合理,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队伍,能够满足本科教学要求。
三、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建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新疆兵团一流专业,形成具有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硕士(土木水利市政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博士(土木水利市政工程方向专业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为推进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本专业教师针对给排水专业课程的特点已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过程性考核示范项目6项。同时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调整部分实验课程属性,专业认证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到10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比80%以上。全系教师主要在给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污水处理工艺理论与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建筑给水排水新技术、给排水工程系统及其优化和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城市污水和典型工业污废水脱氮除磷工艺、水源微污染控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理论。除此之外,在生活给水系统,中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以及生活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中的水质处理,水质、水温、水压保障及供水、配水、排水、通气等众多技术,在空调理论与节能技术研究、建筑通风理论与技术研究、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等方向也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日趋关注,针对水源中合成有害污染物种类及浓度持续增加引起的健康威胁。全系为适应当前供水行业提高供水水质标准发展的迫切需求,先后与当地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的部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同时,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文件精神,全系教师近年来深入兵团开展实地调研,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农村卫生厕所革命等工作,加强厕所粪污有效处理的探索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为提高兵团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而不断努力。以此为基础,近三年全系累计承担国际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30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2篇),出版教材、专著3部,授权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